大吉影单|《寻找智美更登》:你心至诚,我心无瑕
看这部电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不论是多空间、多线索叙事结构,还是关于“追寻与失落”的主题,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影片里的每个人,或早或晚都曾带着追寻之心上路,最后却都有遗憾,都心存失落。也许,合适的智美更登不好找,理想中的桃花源更是可遇不可求。
01、叙事:各自的言说,彼此的互喻
《暗恋桃花源》拥有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因剧场档期安排出错,导致排练时间冲突,但两方互不相让,便不得不同时、同台进行排练,巧妙地形成了“戏中戏”的戏剧效果。
其中,“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当时男婚女嫁已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神秘的疯女人呼喊着“刘子骥”在剧场中跑过…
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虽不是发生在室内舞台,但影片中的人物,也是由“剧组”的形式,一路探寻民间藏戏的演出状况,寻找可在电影中扮演智美更登的最佳人选。在这个片断式的新式“西游记”中,作为结果的“经书”无关紧要,过程中“偶然”相遇的人和事的细节,所促发的迷惘、感伤和变化,徐徐展开,如片中一望无垠的高原,层层叠叠,又如高原中纵横的沟壑。多重讲述者和叙事线索、风景、声音、面容,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细细剥开能发现好几个不同时空维度下的故事线——
01、导演和摄制组寻找适合扮演智美更登及其妻子曼达桑姆和三个孩子的演员,这组故事线通过纪录片式的表达,冷静而客观的道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带领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当代藏地;
02、摄制组找到了妻子的扮演者、藏族女孩卓贝,卓贝不仅一直戴着头巾遮住了容颜,还要求跟随摄制组到州里的中学,找前男友尕斗扎西扮演智美更登,这段企图挽留的爱情,通过卓贝天籁般的歌声、忧郁的眼神、蒙面的纱巾巧妙的展示,如中国画般,处处留白却大音希声;
03、而将前两个故事线串联起来的,则是老板多贝一路对自己纯真初恋的回忆,多贝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化解了摄制组旅途上的单调,触发了观众观看的悬念,推进了影片的进程;
04、当然,还有“戏中戏”的藏戏《智美更登》其本身,对此,万玛导演并没有简单讲述,而是将赠妻、赠子、赠眼睛这些主要情节,通过一次次的寻找,在演员、歌手、小喇嘛、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演唱中,以戏中戏的形式,使故事逐渐完整而清晰,不仅让观众了解并熟悉了智美更登的传说,更让这个传说进入当下视野。
影片中的多重叙事,时而平行,时而交错,在不同层面、媒介和时态的交织下,各自言说,交相指涉,彼此互喻。
02、寻找:谁是智美更登,智美更登是谁
作为八大藏戏之一的《智美更登》,所表达的极端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暗合了那个时代的苦痛历史,影响深远,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灵慰藉,在藏地代代流传。而正是智美更登形象深含的宗教、文化意义,使得影片中当代语境下的寻找行为,具有了关照和反思的意味。
在卓玛的村庄,摄制组拜访了一位“现代智美更登”。这位老人曾真的将自己相处逾十年妻子送给别人,在导演再三的询问下得知,这居然还是和妻子商量后做出的决定。场景中,老人一直背对镜头讲述,万玛导演用围栏将他与影片的观众隔开,用柴火垛将他与剧中的摄制组隔开。这种刻意的隔离,暗示了借佛经故事表达“无与伦比的爱、慈悲与关怀”无可厚非,但再现这一经典神话中最超现实的部分仍出人意料,甚至令人费解。用万玛导演的话来说,“观众甚至连我自己,也不想看到他真实的——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面孔”。
在一处歌舞厅,摄制组拜访了一位曾经扮演过智美更登的歌手。这位歌手在灯光闪耀下,纵情高歌《阿克班玛》,这首曾在《静静的嘛呢石》出现过的首清澈歌谣,已经改编成现代感极强的摇滚、迪斯科。当片中的导演向这位愤世嫉俗的藏族歌手陈述,智美更登的核心精神为“慈悲,关怀,宽容和爱”时,略显醉态的歌手表示自己不喜欢这个人物,他认为智美更登无权安排妻儿的生活、放弃自己的家庭。影片也似乎借此表达了“智美更登”这个理想化的象征,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和感召力的疑问,以及如何界定,如何修订的反思。
一路上,摄制组还拜访了藏剧团、寺庙和学校,摄制组每次都尝试让遇到的人与藏戏《智美更登》产生联系,但每次都失望而回……最终,一行人找到了卓贝的前男友尕斗扎西,可此时的导演,却失去了对谁能胜任智美更登角色的判断能力,并由此陷入了更深的疑惑:到底要不要继续拍摄关于智美更登的电影?
两人最后的见面正是课间操时间,随着音乐跳舞的同学将卓贝和扎西包裹在画面深处,前景留下大片空地将观众的视线与人物隔开,交谈的内容观众无法得知直到最后也没有见到卓贝的“庐山真面目”,这红头巾就成了一个象征。那么我们跟随导演寻找的,仅仅就是智美更登吗?细想之下,也许就是寻找的过程与结果。
03、凝视:故乡的变化,外面的世界
此前,在和万玛导演小聚时,我们曾问过他一个问题:生命中有什么会让您觉得焦虑呢?总是面容宁静的万玛导演想了一下,说:“有很多传统东西在改变,在消失,我眼睁睁得看着它们消失。在拍《寻找智美更登》时,那里头就有消失的藏戏,当时我们为了拍摄,去了很多曾经有藏戏的地方,但到了之后发现那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不愿留在家乡,不愿去演藏戏。因为现在有太多现代化的娱乐。”
藏地并没有其地理特殊性或文化传统“幸免”,电影里以“热贡”为代表,这里除了有被称作“热贡三宝”的绘制唐卡、制作堆绣和雕塑,还有影片中提及的藏戏团,这些也都无法避免地卷入浩浩荡荡的现代化进程中。本片围绕着以《智美更登》为缩影的藏戏和藏戏团,曾经是如何繁荣热闹,而现在是如何没落孤寂,这种呈现,也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与状态。
在影片中,主角们驾驶的车子多次经过牛羊群,原始自然与现代工业狭路相逢,借用牧民姑娘的话来讲,奇怪了,现在的牛羊们看到车子都不害怕,有时候我还会吓一跳。除了交通工具,广播电视、电脑数码也飞速地在寻常人家普及开来:在餐厅吃饭的间隙,藏族小伙模仿卓别林逗得大家捧腹;在歌舞厅里,现代化的灯光音响和传统藏族歌舞同台呈现;在寺庙里,小喇嘛流畅地背诵字母表,并对笔记本电脑流露出浓厚的兴趣。虽然,村里人都说“戏一直在演”,可找到藏戏班子,才发现演员已离开村子、娶妻生子,服装与道具蒙上厚厚的灰尘,恍若隔世。
现代科技改变着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外面”的世界投射到每个人内心之中,冲击着他们的感官和心灵。但万玛导演的笔下、镜头里的故乡,并不是孤立而封闭的,是站在这一切之外,客观而冷静地观察着这些变化。不论是小说或是电影,万玛导演的作品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美学风格,那些看似静止的长镜头、平静如水的文字叙述,其实暗涛汹涌,隐喻翻飞,充满了值得关注的哲学思考与意义。
☆ 如果您有想要递交的剧本作品,请将剧本以邮件附件方式送给我们